2013年10月10日下午14:00—16:00,9455澳门新葡萄文9455澳门新葡萄秋季MPA系列講座第三講在文法樓102室順利舉行。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社會組織創新:社會企業何以存在——對社會企業生成與發展的理論分析”,主講人時立榮教授為2012級的MPA學員們介紹了一種新型的現代化社會組織——社會企業。
時立榮老師為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自2006年起至今擔任教育部全國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從事組織理論特别是社會組織理論研究,承擔過多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和省部級社科基金研究,是國内社會企業研究領域知名專家。
講座伊始,時立榮教授從甘肅省的社會企業諾樂和陝西省西鄉縣婦女協會兩個案例入手,介紹了社會企業這一新穎的社會組織模式,以及其和企業、非營利組織的區别。與一般意義上的企業不同,社會企業承擔的責任更大,所追求的目标也更為廣泛。例如,“諾樂”作為一個社會企業,其不僅為僅靠放牧艱苦生活的牧民提供了工作崗位,也為這一地區的經濟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活力和放牧以外的有尊嚴的就業選擇;陝西省西鄉縣的婦女協會則是秉持着以小額信貸為載體,以社會理念驅動陝南農村發展的金融扶貧精神,實現貧困婦女創造自我生活的願景。社會企業既不是單純的追求生産利潤的企業,也不是非營利的慈善機構,而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組織模式。
在介紹了關于建國以來我國社會企業産生和發展模式的基礎研究之後,時立榮教授對社會企業模式進行了深層理論探讨,以企業型社會企業為重點,闡述了其存在和發展的理論基礎、可能性、可行性、後續的問題等内容,着重強調了“‘嵌入性’概念對社會企業的适用”以及“社會企業家精神”。其中“社會企業家精神”可謂是“企業家精神的升華”。“資本”流向的改變,勞動力困境的關注以及新“土地”價值的發現,是企業生産四要素中的重要要素。
本場講座中,時立榮教授為在坐的MPA學員們展現了一種新型的社會組織,指出社會企業可以成為兼顧企業經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組織模式的發展前景,為學員們對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的探索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