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趙方教授做客第188期星期四人文講座(圖文)

發布日期:2014-03-14

浏覽數:

    3月13日,9455澳门新葡萄文9455澳门新葡萄第188期星期四人文講座在校學術報告廳如期舉行。中國人民大學趙方教授為到場同學作了題為《音樂的形式與情感表達》的報告,帶領大家一同走進絢麗多彩的音樂世界。

1.jpg

    趙方,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藝術學院副院長,作曲家。從事音樂創作和理論研究多年,多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大獎。代表作有大型舞劇《土裡巴人》、電影《山鄉書記》和歌曲《百合》。其中大型舞劇《土裡巴人》曾獲文化部“文華大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電影《山鄉書記》曾獲廣播電影電視部“華表獎”;歌曲《百合》曾獲獲“北京市文學藝術獎”。
2.jpg
    今天慕名前來的同學絡繹不絕,19:00講座正式開始時全場已座無虛席。趙方教授在講座中主要向同學們介紹了音樂的特征、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音樂内容與形式的關系、音樂的情感表達及藝術作品的民族性五個部分。在第一部分,趙方教授簡單地介紹了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是通過有組織的樂音運動所構成的藝術形象,并進一步列舉了音樂的基本特征;在第二部分,為了活躍現場氣氛,趙方教授通過一首《夢幻曲》與現場同學進行識譜互動。
3.jpg
    來自2012級行政管理專業的任雪彤同學自告奮勇,用清脆悠揚的歌聲将這首曲子跌宕起伏的節奏感表達地淋漓盡緻,獲得了趙方教授的高度贊賞,也将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到了第三部分,趙方教授通過對經典曲目的講解強調了音樂形式與内容的密不可分性;在第四部分,趙方教授首先帶領同學們欣賞了幾首脍炙人口的中外民謠,然後具體講解了自己的兩部作品——《百合》和《心中的大河》。《百合》運用拟人手法歌頌了非典時期溫情奉獻的白衣天使;《心中的大河》則取材于南水北調工程中一位貧苦老人兩次移民的故事,展現了以國家大局為重、犧牲個人利益的中華民族精神;最後一部分,趙方教授對音樂的民族性問題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趙方教授認為音樂應該反映本民族的風貌,記錄曆史,幫助人們去審美,去行善,塑造本民族的性格。在講座尾聲的學生提問環節,同學們積極踴躍,提出了許多專業性的問題,趙方教授親切地回答了同學們普遍關心的幾個問題,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4.jpg
    本期講座共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最終在同學們雷鳴般的掌聲中落下帷幕。趙方教授的講座讓同學們全方位地領略到了音樂的獨特魅力,也将激勵北科學子們在努力提升自身文化修養的同時,去感受音樂之美,陶冶情操,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