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音樂之聲,感悟藝術之美 ——中國音樂學院姚藝君教授做客星期四人文講座

發布日期:2014-11-21

浏覽數:

    11月20日,北京市教學名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姚藝君做客9455澳门新葡萄第197期星期四人文講座。姚藝君教授以“歌唱藝術與演唱風格——你聽到了什麼?”為題,以擔任中央電視台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評委經驗為依托,帶領在座師生走進美妙的歌唱藝術世界。
1.jpg
    “曆史上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聲樂’這個詞語?”“我們對中國的歌唱藝術了解多少?”“我們對世界的歌唱藝術了解多少?”講座伊始,姚藝君教授通過一連串發問使在座師生陷入思考。在姚教授的引領下,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與姚老師一同踏上了這美妙的音樂之旅。歌唱是人類用于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人類智慧的偉大創造。任何一種歌唱形式,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與展現。在講座中,姚藝君教授認真、系統的講解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歌唱形式、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潤腔方式、不同民族的文化與審美标準的差别以及音樂的不同樣态等問題。
姚藝君教授首先從青歌賽上的唱法講起,結合她多年擔任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評委的經曆,将青歌賽上出現的歌曲唱法分為美聲唱法、通俗唱法、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等幾大類,系統地介紹了不同唱法的曆史淵源與發展沿革,以及不同唱法的流派劃分、表演形式和目前在音樂屆的地位。針對不同唱法,姚藝君教授還詳細列舉了這種唱法的不同形式,通過視頻和現場演唱的方式讓在場師生全方位、立體化的體驗不同唱法的魅力所在。
    此外,姚藝君教授還談了她對中國藝術的認識與思考。她談到,在她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當前青年人對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所知甚少,基礎知識很薄弱。這不得不讓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陷入深思。姚藝君教授以專業的眼光分析了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她講到:“曆史上的‘西學東漸’造成了國人推崇舶來品的思維定勢,這是造成當前狀況的曆史原因。此外,當前教育體制也是影響傳統文化傳播與發展的因素之一。”基于此,就如何讓傳統文化與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切實做好習總書記所講的“讓我國的傳統文化鑲嵌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腦海裡”的問題,姚藝君教授發表了她的看法。她認為首先應樹立國人的文化自信,克服民族自卑心理,中國有很多優秀的文化藝術資源,我們要相信本民族優秀的文化,不必盲目推崇外來藝術。其次要做到文化包容,姚藝君教授以歌曲為例,講到不同文化空間适合不同曲風,正如不同的土壤孕育不同的植物。我們應尊重各民族文化,百花齊放,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後要轉變當前的教育觀念,将傳統文化傳播納入目前教育體系,讓傳統文化世代傳承。
221.jpg
    講座最後,姚藝君教授與同學們就對中國藝術的認識和思考進行了互動問答。為讓同學們更加清晰地了解歌唱藝術與演唱風格,姚藝君教授将大量視頻、音頻資料融入整場講座,還現場即興演唱了《蘭花花》、《重整河山待後生》、《蝶戀花》等名曲,姚教授清澈、圓潤、富有韻味的嗓音讓在座師生陶醉其中,也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形象化、生動化,提升了同學們的接受度和講座的趣味性,現場氣氛熱烈,同學反響良好。在她的講解下,同學們了解了歌曲中不同唱法的相關知識,并且對傳統文化傳承問題做了透徹的分析。

 

姚藝君博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教學名師。中國民族藝術傳承與傳播協同創新中心秘書長;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特聘研究員;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國家級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專家;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評委;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理論委員會委員等。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